ca88会员登录中心
手机:13988888888
电话:0898-08980898
邮箱:admin@youweb.com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
东接天下闻名的古城襄阳市,西靠车城十堰市,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,北临高峡平湖丹江口水库,巍然矗立于八百里秦巴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之处,既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的重要地标,又处东西交汇的枢纽之地,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多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舞台。
这里山体磅礴,形成可追溯至八亿年前从古海洋中崛起的山系。后来,伴随印度支那板块与欧亚大陆的剧烈碰撞与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,武当山与大巴山共同隆起,成为我国地理第二阶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巅,矗立着中国最大的铜铸鎏金神殿。该建筑耗费二十吨精铜与三百公斤黄金,由古代工匠以超凡技艺铸造而成,历经数百年风雨雷电而辉煌依旧。
金神殿内供奉的真武大帝神像庄严神圣,殿中长明灯相传不灭。据说是因为藻井上悬挂的这颗“避风仙珠”。相传此珠能镇住山风,确保殿内神灯长明不灭。
其真正的奥秘所在是殿门铸件精密异常,严丝合缝,能巧妙地引导气流改变风向,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艺的高超。
向南三公里外的南岩宫,临壁而建,鬼斧神工,天下奇绝。一条狭窄的石廊临崖蜿蜒,串联起各座殿堂。
其侧更有一雕龙石梁惊险探出悬崖长达2.9米,宽仅尺余(约30厘米),龙首相拥一尊香炉,这便是闻名遐迩的“龙头香”。昔日虔诚的香客怀着对道教的深厚信仰,冒着生命危险在此焚香礼拜。
山腰处的紫霄宫,展现着皇家道观的恢宏气象与极致美学。明永乐皇帝敕建的182间殿宇沿中轴线次第铺展,朱红宫墙与展旗峰的青黛色山色交相辉映。
此地山峦环绕,天然形似“二龙戏珠”的宝座,被永乐帝御封为“紫霄福地”。大殿须弥座神龛内,真武大帝青年、中年、老年塑像及文武仙官坐像形态各异,栩栩如生,皆是我国明代的艺术珍品。
太子坡则将古代建筑智慧的精妙演绎到了极致。一道红墙碧瓦的“九曲黄河墙”如赤龙盘绕山腰,正午时分,阳光穿过层层廊柱,在地上投射出流动的光影长河。
真武殿内,更有堪称木构神话的“一柱十二梁”——仅凭一根中心立柱,竟稳稳托起十二根横梁,其间榫卯咬合所展现的力学平衡,至今仍令现代建筑师叹为观止。
早在1300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,五龙祠的兴建便开启了武当道教传承的序幕,使其逐渐成为道教向往的、天人合一的洞天福地。
相传武当内家拳的祖师张三丰于此参悟道法,将太极阴阳哲理融于武学,创立了以静制动、以柔克刚的武当拳派,名震天下。
张三丰是元明之际武当山著名道士,他在武当山修炼时曾看到喜鹊和蛇的一场争斗。喜鹊上下飞击,而蛇蜿蜒轻身摇首闪击的姿势给张三丰以极大启示,他就而悟通太极妙理,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武当拳。
武当武功的起源之说,以蛇在攻防之时采取的姿势非常形象地演示出武当功夫的真谛:以柔克刚,后发制人;辨位于尺寸毫厘,制敌于擒扑封闭。
后经历代宗师不断地充实和发展,武当武功派生出众多的门派和种类,内容十分丰富。其中包括:太极、形意、八卦等拳术套路;太极枪、太极剑等各种械术;轻功、硬功、绝技及各种强身健体的气功等。
武当武术讲究内外兼修、身心合一,强调以意领气、以气运身。其作为一种文化,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奥妙,把中国古代太极、阴阳、五行、八卦等哲学理论,用于拳理、拳技、练功原则和技击战略中,其本质上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。
在明朝时,武当山的地位十分显赫。其被皇帝封为“大岳”“治世玄岳”,被尊为“皇室家庙”。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。
从此,它便以“四大名山皆拱揖,五方仙岳共朝宗”的“五岳之冠”地位闻名于世。
明朝灭亡以后,虽然武当山昔日辉煌一去不复返,但它的自然文化遗产得以很好地保存。
现在我们来到武当山,行走于山间,依旧常可见身着道袍的习武者身影。他们动作流畅自然,招式之间刚柔相济,仿佛与青山流云融为一体。
如今,武当武术已跨越山海,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爱好者前来寻根问艺,感受其不朽的魅力。
有人说,道教文化为武当武术奠定了深厚的哲学根基和精神内核,而武当武术则是道教思想在身体力行层面的璀璨体现,二者水融,犹如武当山的筋骨与魂魄,共同维系并推动着这座圣山独特文化的生生不息。
五龙宫遗址经过两年多系统考古发掘,在70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下,十座房基与两处水池遗迹重现天日,千余件跨越汉至民国的文物破土而出。
最令人震撼的是水池底部的三组北宋浮雕——五龙浮雕、龟蛇浮雕、火纹及玉兔捣药浮雕。
五龙浮雕(局部)(制图@探客社/贾恩艳,底图来源@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) ▼
初步统计显示,五龙宫遗址出土遗物包括陶、瓷、铜、琉璃等8大类,涵盖建筑构件(琉璃脊兽等)、生活器具(铜钱、镰刀等)及宗教文物(真武像、水简等),年代跨汉至民国,尤以明清为主,已形成可靠年代序列。
明代绿琉璃天马(制图@探客社/贾恩艳,底图来源@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) ▼
目前水简碑文释义工作完成,现存246字,一面云篆“九河倾讫,鸟母群飞,蛟龙通道,水陌洞开,赤文玉书,驿龙风驰。”成为明代皇室在此举行祭祀的珍贵物证。
这些新发现,为研究中国明代道教宫观建筑布局和官式建筑工艺提供了重要材料。
武当山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上的重要性,也早已成为定论。1994年,联合国专家考斯拉考察武当山时就曾由衷赞叹:“武当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,因为这里融汇了古代的智慧、历史的建筑和自然的美学。”
2006年,武当山古建筑群62处被整体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而后,武当武术、武当宫观道乐、武当山庙会也相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而五龙宫考古的丰硕成果,正为这座活态遗产注入新的历史维度。
2003年1月19日,“世界文化遗产”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的九宫之一遇真宫主殿突发大火,最有价值的主殿三间共236平方米的建筑不到三个小时全部化为灰烬,只留下八字宫门、东西配殿、左右廊庑及真仙殿残迹等建筑。
遇真宫系明朝永乐皇帝于永乐十五年(1417年)专门为武当拳创始人张三丰建造,其突然被大火焚毁让世人震惊。
600年间,遇真宫屡遭劫难。清末,宫殿的东、西两宫突然坍塌。1935年夏,武当山爆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山洪,百余间华屋被淤土埋没,变成一片平地,只留下山门内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建筑。
后来查明,其失火原因是遇真宫厢房原住人员杨峡林搭建照明线路不规范,埋下事故隐患,而后的居住人员周晋疏忽大意使用电灯不当,导致电灯烤燃它物引发火灾。更让人扼腕的是大火发生以后当时当地居然没有消防站,也没有消防水源。
2000年以后,遇真宫还遇到了一个新问题。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地,丹江口水库大坝需要加高。大坝加高后,丹江口水库的正常蓄水位需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,遇线米,处于丹江口水库的淹没区,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,将淹没在江里。尽管权衡和反复伦镇,有关方面决定,对遇真宫山门及两翼琉璃墙体、东西宫门选择原地顶升的保护方案,就地“飞升”15米。
这是一项创造世界纪录的建筑物“长高”工程,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规模最大、投资最大的单体文物保护工程。工程总造价1.852亿元,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工程、土石方垫高工程、山门和宫门顶升工程,于2011年10月全面动工。
有了2003年的火灾教训以后,武当山的遗产保护也被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。我们期待武当山在走入下一个600年时,依旧保护完好。
然而,当汗水浸透衣衫,步履愈发沉重时,在古松下稍歇片刻,似乎就又增添了新的力气。
对新来者而言,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。仰观千仞绝壁的冷峻威严,那是亘古不变的雄浑气魄;聆听幽谷深处溪流的淙淙不息,那是滋养万物的温柔坚韧。
及至登临金顶,脚下云海翻腾如万马奔腾,远眺群峰绵延似碧波涌动,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力量会在胸中同时升腾。